需求升温 酶制剂产业上演“浪淘沙”
2024-08-09 03:14:34
记者获悉,《生物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酶制剂产业是生物产业重点领域之一。这就意味着,作为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重要推手的酶制剂,其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将在国家产业升级的舞台上扮演关键角色。
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国际最大酶制剂企业诺维信、国内少数销售收入过亿的酶制剂企业之一新华扬以及对酶制剂工业研究多年的业内专家,以期通过他们的视角来透视中国酶制剂产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酶制剂是什么?与转基因技术、干细胞治疗等生物技术名词相比,酶制剂显得较为陌生,但却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饲料、洗涤剂、造纸、医药、环保等各个方面。
随着新中国一同起步的本土酶制剂工业,于艰难甚至动荡中寻求突破,曾在糖化酶、青霉素酰化酶等方面取得过骄人业绩。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开放速度加快,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酶制剂巨头诺和诺德、杰能科等带着先进产品纷纷抢占中国市场,本土产业因此经历阵痛。
从本世纪初至今,大浪淘沙般的市场整合过后,少数不为眼前利益迷惑、潜心积累创新实力的企业逐渐做大,并纷纷加入新一轮升级浪潮。
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一些洗衣粉中有一个个蓝色颗粒,那里面包裹的就是酶,用来分解油渍、污渍。
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钱世钧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酶作为商品生产已有100多年历史,1884年,日本人Takamine 在美国生产淀粉酶用于棉布退浆和做消化剂。此后,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先后建立了酶制剂工厂。
新中国建立之后,本土酶制剂工业在艰难甚至动荡中寻觅发展机会,曾在糖化酶、青霉素酰化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以纺织行业为例,采用新型酶制剂后,纺织厂每生产1吨针织品可节省7万升水,相当于每件T恤衫节约20升水耗。
由于这种特性,酶制剂虽小,却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我国在《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特别强调:“提高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水平,加快微生物和酶制剂对传统化学制造过程的改造,显著降低化工、食品、饲料、纺织、造纸、制革等工业的能耗和污染水平。”
考虑到我国世界工厂的角色,以我国食品、纺织、化工等产业之巨,对酶制剂的需求可想而知,而且随着技术创新,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延伸。
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20余年里,主要分得我国酶制剂产业这块大蛋糕的却是国际资本。
“国际资本在中国市场上的进入与退出,兼并与独立,可谓令人眼花缭乱。”钱世钧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
1992年和1993年江阴酶制剂厂和无锡酶制剂厂分别与美国星达公司建立合资企业。
1994年诺和诺德(2001年,目前的酶制剂巨头诺维信从中分离出来)在天津投资1.65亿美元建厂。这家公司建立了合资的苏州宏达制酶有限公司。
1998年无锡酶制剂厂与美国星达合资终止,改与美国杰能科合资;此后,双方合资至2004年终止,杰能科在我国无锡独资建厂。
2008年无锡协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与日本天野制药株式会社合资,至2011年双方合资终止,日本天野买断后成为独资企业。
注重研发和应用是这些外资企业的共同特征,其研发投入一般占总销售额的10% 以上,高的将近15%。
诺维信中国政府事务和公共关系总监何育萍表示,诺维信的研发能够高效转化为应用的重要原因在于:对市场保持足够敏感,严格以市场应用为导向。
“这些跨国公司将洗涤剂用酶、纺织用酶、皮革用酶等应用技术带入我国,同时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钱世钧说。
外资的进入也为本土产业带来了阵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本土酶制剂以国有企业为主,一开始竞争压力还不明显,传统品种还能赢利,国企也大多习惯于墨守成规,等客上门。”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扬)董事长詹志春对《中国科学报》记者回忆说。
然而随着外资涌入,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的国有酶制剂企业逐渐难以适应市场环境,纷纷走上了改制之路。
2000年成立的新华扬则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这个行业十年来的变化。其创办者詹志春则亲身经历了这一大浪淘沙的过程。
对此,他深有体会:不少企业本来靠对酶制剂原料的复配便可赢利,但技术低端,竞争力弱。
“2006年新华扬决定投资1.17亿元建立现代化酶制剂研发创新与生产基地,很多同行都不看好,因为当时1000万元就可以建一个饲料厂,来钱也快,搞饲料酶制剂的研发创新确实短期内见不到什么效果。”詹志春说。
磷是动物生长必需的重要元素,动物对磷的吸收以离子状态为主,而磷在饲料中主要以植酸的形式贮存,不能被动物消化分解。
磷酸钙一直是我国饲料添加剂的重要品种,但磷酸钙是不可再生资源,储量相对贫乏,且容易造成污染。九游会j9网站首页
正是看中了磷酸钙的不可持续性,新华扬把可分解植酸的植酸酶产业化列为研发重点。
由于本土酶制剂企业起步较晚,研发实力有限,且国内科研院所有着较好的基础研究实力,新华扬在自主研发以外,也积极和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创新。
随后市场需求的变化印证了詹志春的判断,特别是汶川地震对磷酸钙重要产区的影响较大,也加速了植酸酶对磷酸钙的替代。
中国发酵工业协会酶制剂分会秘书长李晓燕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新华扬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酶制剂行业的共同特点:本土酶制剂企业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纷纷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有些企业已经增加到8%~10%。不少企业开始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联合开展新产品、新应用技术的研发,一些企业组建了自己的研发中心。
目前,国内销售收入亿元级企业已近10家,她认为,是对创新研发技术储备的重视使得这些民营企业成功度过产业整合期,并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即将出台的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中,将进一步重点加强酶制剂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国家对酶制剂产业的投入也有望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