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PRODUCT

北路智控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10-01 15:33:31

  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虽然近年来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行业发展迅速,我国能源结构呈现出持续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但具备成熟可靠、价格低廉等优势的煤炭资源仍将在较长时期内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导性能源和基础性能源,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原煤产量为47.1亿吨,同比增长3.4%;煤及褐煤进口量47,442万吨,同比增长61.8%;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5.6%。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3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截至2023年底,全国煤炭企业存煤6700万吨,同比下降1.5%;榆林、鄂尔多斯原煤产量分别突破6亿吨、8亿吨大关,两市原煤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30.2%;大型智能化煤矿生产效率提高,全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能力大幅提升。该报告同时指出,由于国内经济向好及对煤电顶峰保供能力的高要求,预计2024年度煤炭需求将保持适度增长。随着我国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行业整体效益逐步回升,这为我国煤矿大型化、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的煤矿绝大多数为井工煤矿,作业环境复杂,危险系数高,行业长期面临招工困难,只有不断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才能进一步保障煤矿作业和供应安全。过去十年,伴随着机械化和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中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继续大幅度提升,煤矿事故数与死亡人数持续下降。作为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煤炭行业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实现了从人工和半机械化到自动化的转型,现今正处于向智能化变革的趋势之中。煤矿生产作为整个煤炭工作工业的核心,融合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新技术赋能煤炭开发利用,实现更大程度的少人化、无人化操作,进一步地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是适应现代工业技术革命发展趋势的本质支撑。

  智能矿山是指将以工业物联网为核心,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矿山开发技术、装备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全面自主感知、实时高效互联、自主学习、智能分析决策、动态预测预警、精准协同控制的矿山智能系统,能够实现矿山生产的全流程智能化运行,最终实现矿山生产的安全提升、减员增效、节能降耗。其作为煤矿安全生产运营全过程的支撑平台,是两化深度融合的产物,承载着煤矿可靠远程控制、安全生产精细化管控、穿透式全息可视化查询等日常安全生产运营调度业务。煤矿信息化建设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主线年代中期至今,我国煤矿信息化建设主要经历了单机(系统)自动化、综合自动化及矿山物联网阶段,且随着工业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煤矿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将向煤矿智慧化方向演化。

  近年来我国智能矿山行业发展迅速,为进一步规范并促进行业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智能矿山行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扶持政策,这为保持行业的高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上述政策的推行将进一步提升国家对煤矿智能化建设领域的资源投入以及政策支持,拉动领域内对相关产品及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2020年2月,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监局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煤矿智能化发展的3个阶段性目标,为促进智能矿山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022年10月,国家矿山安监局、财政部颁布了《煤矿及重点非煤矿山重大灾害风险防控建设工作总体方案》,提出力争到2026年,在全国范围内完成所有在册煤矿、2400座重点非煤矿山重大灾害风险防控项目建设工作。2024年1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颁布《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通过三年治本攻坚,矿山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增强,实现矿山井下人员减少10%以上。《方案》明确加快灾害严重、高海拔等矿山智能化建设,打造一批自动化、智能化标杆矿山,灾害严重矿井、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的矿山,必须进行智能化改造。在国家和中央各部门有关政策的指导下,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台了更为详细的政策,内容涵盖建设目标、进程、方案、财政支持、标准、验收等多个方面,如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印发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和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出台的《关于扎实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集中攻坚行动的通知》。我国尚处于矿山智能化建设的初级阶段,高频率的新政出台以及高安全标准的政策内容为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空间提供了坚实保障。

  传统危险化工品企业对于智能化工有着本质需求。作为全球化学品第一生产大国,我国危险化学品规模总量大、涉及品种多、应用范围广、管理链条长、安全风险高,历来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重点领域。危险化学品领域屡次发生的典型事故,暴露出传统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安全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2023年,应急管理部两次启动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部级督导核查,对全国近7000家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实现全覆盖检查,全面排查治理存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本质安全设计、操作运行、作业安全、设备管理、消防与应急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实地核验各地区和有关企业年度工作落实质效,体现出国家治理危化品生产的迫切需求。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安全管理手段落后是传统危险化工品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升相关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水平有助于提升安全水平。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智能化工行业陆续出台了众多重要政策。2021年,应急管理部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建设方案》,在危险化学品领域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安全管理深度融合,提出实施规划三个阶段。试点期:以企业和园区示范工程建设为重点,初步构建“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体系,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遴选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园区和企业标杆示范;推广期:发挥试点示范的标杆引领作用,在化工行业全面推广应用,进一步推动化工行业“自动化、数字化”升级改造;完善期:全面建成“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运营体系,全面打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等环节,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延伸。除此以外,国家和中央各部门陆续颁发了《危险化工品企业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十四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规划方案》《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工作指南(试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对于智能化工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件,山东、河北、江苏、云南等多地相继出台危化品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举措。国家高度重视化工园区和危化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倡导相关单位全面建成集重大危险源管理、双重预防机制、特殊作业管理、智能巡检、人员定位等功能为一体的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数字化平台。叠加各行业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及产业链的持续扩充,国内化工企业也积极寻求智能化方案,致力于实现安全、高效的运行目标。综上,智能化工市场需求于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公司主要聚焦煤矿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及机器人应用领域,专业从事智能矿山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生产与销售,能够为下游客户提供“软硬件一体”的信息化、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包括整体方案设计、软硬件产品开发、信息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服务等。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相关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升级,增加了矿山行业对智能矿山通信、监控、集控、装备配套系统的需求,公司也加大在智能矿山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如AI、5G相关系统、机器人等。有效满足客户在“智能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等国家战略背景下对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需求,致力于提升我国煤矿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水平。

  公司主要产品为智能矿山信息系统,是公司根据下游客户具体的信息化、智能化需求,自主开发系统软件、硬件设备并外购少量第三方组件后所集成,其广泛运用于采煤、掘进、运输、通风、排水等多种煤矿生产作业场景,能够有效满足煤矿生产过程中诸如井下信息高可靠传输交互、煤矿工作全场景可视化监控及智能分析、煤矿生产设备智能集中控制、采掘工作面智能化升级等需求,从而有效提升煤矿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少人化乃至无人化作业,最终达成煤矿生产安全提升、减员增效、节能降耗的产业升级目标。

  智能矿山相关信息系统整体架构一般分为设备感知层、网络传输层、生产执行层以及平台应用层四大层级,能够覆盖从全面自主感知、高效信息交互、动态预测预警、精准协同控制到智能分析决策的完整流程,帮助实现矿物资源生产的安全提升、减员增效、节能降耗。公司的智能矿山系统主要是以生产执行层的应用场景需求为中心,进行设备感知层和网络传输层的软硬件开发与搭建,并进一步形成相关的智能矿山平台应用。

  公司依托自身在通信、监控、自动控制等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通过建设研发中心等方式不断进行企业技术升级、延伸,实现了在危险化工品生产领域、非煤矿山领域的技术借鉴和拓展,确保通过“强链+延链”的方式实现公司业务的高效可持续成长。公司目前已经拥有智能矿山通信、智能矿山监控、智能矿山集控、智能矿山装备配套及“其他”五大类产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体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销售团队及较为完善的销售体系,在各煤炭大省均设有销售网点或办事处,在非煤矿山和化工行业领域也成立了销售团队,并由技术服务部和售后服务部提供销售支持,在产品使用周期中持续提升产品使用体验以及客户粘性。属地办事处的设立对就近快速提供服务和支持,有效挖掘和解决客户诉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更符合客户的问题解决习惯。通过多年的市场拓展,公司已经拥有较为稳定的客户群体,与众多国有大型煤矿企业及其他重点客户建立起了牢靠的业务关系。属地办事处的服务经验与解决方案经验可复制、可积累、可深化,对于长期的扩充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采取直销、经销相结合并以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在直销模式下,公司通过市场开拓获取客户订单,并直接面向客户销售产品;在经销模式下,经销客户向公司买断式采购产品后,自行销售至下游客户。公司充分发挥技术特长、产品能力、服务优势等通过市场招投标作为主要开拓业务的方式,在高度市场化的业务环境中,业务体量稳健提升。

  公司根据客户订单情况及销售预测情况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并且依据原材料通用性的不同采取差异化的采购模式。对于通信及控制模块等非常规性专用原材料,公司充分分解,在强化自身生产能力的同时综合考虑排产订单与交货期进行采购;对于常规性通用原材料,公司一般会结合生产需求等因素进行采购,并形成安全库存量。

  公司采购的基本流程为:开发管理部、生产部根据客户订单情况以及研发需求情况向负责采购的部门下达采购需求;采购部门知晓采购需求后,根据具体的原材料参数要求在公司的合格供方体系中实施采购;质量部负责实施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入库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公司生产流程。公司制订了较为完备的采购流程管理相关规定,全方位、全流程地实施了对原材料采购的质量控制。

  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为主、备货式生产为辅的生产模式。其中,系统产品的非标组件以订单式生产为主,公司会根据客户的订单安排原材料的采购及产品的生产;而系统产品的标准组件及一般性备件以备货式生产为主,公司主要基于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及对往年同期销售情况的判断,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另外,由于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智能矿山系统产品的整体方案设计、软硬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等,因此对于部分非核心生产环节,例如防爆外壳等金属结构件的铸造、线路板的焊接及系统设备的就地安装等,部分通过外协加工的方式缩短生产流程。

  公司自制产品的一般生产流程为:销售部门结合客户需求与市场情况向生产部门提供次月预计销售计划;生产部门结合生产原材料的需求量及库存量,向采购部门提出原材料的采购申请;与此同时,生产部门根据生产原材料需求量,制定生产指令单向原料仓库发出领料申请;生产部门领取生产原材料进行产品生产;产品经过质检部门检验后,最终完成验收入库。

  公司外协加工的一般流程为:生产部门根据生产需求,制定托外制令单;原料仓库根据托外制令单配料外发至外协厂商;外协厂商进行外协加工;委外加工产品经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最终完成验收入库。公司对外协厂商实行定期与不定期审核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并对部分外协厂商实施驻厂监督,严格控制外协加工生产中各个环节的进度和质量。

  公司矿山智能设备生产线号楼截至披露日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该智能车间充分考虑了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的个性化需求特点,通过投入自动化装备(包括CTU机器人、AGV自动配送、智能仓储、FCT自动测试、治具等)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产品品质,旨在打造成安全、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智造空间”,大幅增强了公司的生产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

  生产管理方面,公司围绕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构建产品全生命管理系统,通过制造生产过程执行(MES)、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及仓储管理(WMS)等系统集成,实现生产管理系统与其他重要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和互通。新的管理体系提升了数据共享的效率,实现管理的一体化,优化资源配置,为企业的整体运营增效赋能。

  公司作为一家专业化提供智能矿山相关信息系统的高新技术企业,高度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工作,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建立起了一套集需求分析、技术预研、开发立项、开发设计、现场试验于一体的成熟产品研发流程。

  公司的研发工作主要分为自驱型和响应型两大类,自驱型研发工作是通过时刻聚焦信息技术领域前沿技术及最新发展成果,结合对智能矿山行业发展动态及趋势的把握,以确定产品或技术的研发方向,从而实现对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储备;响应型研发工作主要是通过充分接触一线客户,深入了解客户的关键性需求,积极响应并开发新产品及新技术,这样既保证新产品和技术的开发效率,又能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进而提高公司产品技术的行业领先程度。

  公司在产品和技术的研发过程中,积极将技术科研成果申请为专利权、软件著作权等,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司的科研和技术开发成果。公司与所有研发团队成员均签订了技术保密协议,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不断深入的进程中,公司始终立足专业化的煤矿生产应用场景,积极跟进先进智能矿山技术,深入解读国家最新出台的智能矿山相关产业政策,不断由点到面进行产品、技术开发,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延拓产品体系,通过统一标准、接口、协议等方式有效解决了传统矿用系统产品可靠性及可兼容性较差等问题,不仅打通了各设备及系统间的交互壁垒,实现了整个信息化系统的高效协同运行,还大幅提升了相应产品的系统集成度,从而有效降低了下游客户的系统构建、维护成本。2023年9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煤炭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报告(2023)》,同时发布“煤炭行业信息技术产业——其他信息公司营业收入前20名名单”,公司再次夺得前三。以智能矿山平台整体构架视角,公司是国内少数产品能够覆盖智能矿山感知层、传输层、智能应用与决策层三大层级的智能矿山领先企业,公司的融合通讯技术、人员定位技术、监控等解决方案较为领先,具备较强的行业竞争力及发展潜力。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主要受益于下游煤炭客户对安全、无人化的内在需求,智能化政策的催化,研发领先优势,新产业300832)的开辟等。具体驱动因素如下:

  我国由于地质特殊性的原因,多为井工煤矿。井工煤矿的安全水平较低、工作环境恶劣、生产效率差,其过去曾依靠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来实现发展,不仅酿成了诸多安全事故,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及资源浪费。此外,国内煤矿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招工困境,从业人数整体下降且劳动力老龄化。如何提升矿山生产的安全,实现少人化乃至无人化的目标成为了煤炭行业的内在需求,而煤矿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则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所在。公司主要产品为智能矿山信息系统,是公司根据下游客户具体的信息化、智能化需求,自主开发系统软件、硬件设备并外购少量第三方组件后所集成,其广泛运用于采煤、掘进、运输、通风、排水等多种煤矿生产作业场景,能够有效满足煤矿生产过程中诸如井下信息高可靠传输交互、煤矿工作全场景可视化监控及智能分析、煤矿生产设备智能集中控制、采掘工作面智能化升级等需求,从而有效提升煤矿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少人化乃至无人化作业,最终达成煤矿生产安全提升、减员增效、节能降耗的产业升级目标。

  国家高度重视煤矿生产安全及智能化发展,出台了众多与智能矿山行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扶持政策,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为行业的高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等文件,对煤矿智能化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提出了到2021年,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二是完善标准体系,出台了《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管理办法(试行)》《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标准规范文件,旨在推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完善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出台《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煤矿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等支持文件,把矿山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推广应用纳入矿山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支持矿山机器人项目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立项,鼓励引导煤矿加快智能化发展、加大煤矿瓦斯综合利用、推广煤炭绿色开发、支持煤矿内的存煤设施改造,提升煤矿本质安全水平,促进煤炭安全增产保供。25个省份也出台了财税等支持保障措施,提升了煤矿进行安全改造与智能化改造的意愿,推动煤矿企业对于智慧矿山投入资本开支进一步提升。

  随着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不断推进以及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渗透,智能矿山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各类产品更新频率大大加快,下游客户的产品需求加速变化。公司通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持续的研发投入,根据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持续创新,不断调整优化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从小灵通时代到3G到4G到WIFI进而拓展到5G时代,从简单的语音通讯到如今可以立体调度指挥通讯,从区域人员定位到精确人员定位,每一次的技术迭代,公司都准确把握行业应用的发展趋势和产品技术的演进路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有效完成产品的一次次成熟应用,不断丰富完善产品体系,这也为公司开拓市场奠定了技术保障基础。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与一线客户充分接触和沟通,主动分析智能矿山行业的需求痛点,以完善的产品体系迅速打入并有利占据份额。首先,公司深耕智能矿山领域,在全国各煤炭大省均设立了办事处,可以及时且灵活地为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等服务支持,保持对一线客户实际需求的长期跟踪了解;其次,在产品使用周期中,公司能够实时响应客户需求,通过稳定高质量的系统产品和即时的人才与技术支持提升产品使用体验和客户粘性;最后,公司能够基于行业发展变化对下游客户更新换代、改变产品的需求做出快速响应,高效地将新产品、新技术进行产业化,持续研制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指导、契合市场及客户需求的新产品。

  “十四五”期间,国家把安全生产提升到全新高度,布置园区化、装置大型化、生产智能化成为新趋势。据《2023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现代煤化工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迈进,产业聚集化、园区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然而目前各危化企业的信息化安全生产普及度仍然处于低位,安全生产信息化需求大,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凭借自身在煤矿行业的经验积累和产品优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倡导,积极延拓智能化工产业链,开发适用化工场景下智能巡检、人员精确定位、危险源管理、人员防护机制等系统。公司与北元集团601568)签署的《人员定位系统建设项目合同》和《应急广播系统》项目成功验收,该项目实现了生产信息化场景下室内外三维立体精确定位、人员行为安全管控、电子围栏以及应急指挥场景下多级调度管理、融合调度管理、紧急预案管理等功能,提升了示范性化工厂的安全管理水平。北元集团是第一批“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建设单位之一,该项目于2023年9月入选陕西北斗系统应用优秀成果和典型案例,并获2023年陕西省北斗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该项目在行业内形成了一定示范效应,也验证了公司产品体系具有优秀的技术基础和迁移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智能化工业务取得进一步突破,成功与一系列客户达成了合作意向并签署了订单,标志着公司智能化工业务得到了市场认可,同时也为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矿山无人驾驶市场渗透率目前比较低,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矿区无人驾驶行业规模不足4亿元,2019至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9.6%,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据蔚来资本、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数据,矿内物流自动驾驶的目标市场规模可达220亿/年,市场前景巨大。

  传统的矿区运输方式有三大痛点,第一是矿区环境复杂,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第二是人工驾驶成本高、效率低;第三是年轻人从事煤矿运输行业的意愿普遍较低,造成招工困难,司机老龄化现象日益严峻。基于上述痛点,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关于加快推进智能矿山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能源局智能化煤矿验收办法(试行)》等,旨在鼓励矿区无人驾驶的应用发展。

  目前国内露天矿无人驾驶已实现规模化落地应用,已初步具备可观的行业规模并保持高速增长。相比之下,井工矿无人驾驶因面临更为复杂危险的运行环境,如卫星信号缺失、易燃易爆气体存在、光照条件不足、空间狭小等多重挑战,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先进性和企业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目前实际落地应用的案例较为有限。然而我国井工矿的数量占比超过九成,相比露天矿蕴含着更广阔的市场潜力。在此背景下,市场上优先研发出高效实用且能有效解决井工矿需求痛点的无人驾驶项目企业,将占得市场先机,有望开拓和占领大量市场份额。在无人驾驶业务方面,公司已成功中标陕煤集团“矿井5G+新能源无人驾驶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中标金额1485.7万元,并预计将于2024年下半年交付。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积淀和持续创新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且自2011年起被持续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历来十分重视研发团队的建设及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研发费用为6,832.8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3.73%,研发人员340名,占员工总数比例达35.71%。公司核心研发团队具有深厚的信息化行业技术背景,拥有十几年的矿山信息化相关领域的经验积淀,参与了16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已取得行业相关的144项专利(其中包含41项发明专利)、318项软件著作权、279项煤安证以及265项防爆证,知识产权数量及业务资质数量均保持较快增长。此外,近年来公司持续保持较大体量的研发投入,对原有产品序列持续升级、扩充产品线,在智能化工、机器人等领域组建专业团队,持续引进人才,开拓多元化市场空间。

  报告期内,公司集中精力研发矿区无人驾驶项目,进展顺利,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其中包括一项核心技术——矿井复杂环境障碍物多源融合感知技术。该技术适用于井下无人驾驶场景,采用视场角冗余的多源方案采集环境数据,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传感器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多源融合的感知结果。并通过传感器原始数据过滤和深度学习方案有效消除井下粉尘、水雾等典型干扰因素的影响。该技术具备明显的稳定性优势,即使局部传感器失效的情况下,感知结果仍然具备较高的可信度。同时粉尘、水雾去除算法的应用,以及特性各异的传感器的感知融合也极大地降低了井下障碍物感知的误检率和漏检率,极大地提升了障碍物感知技术的性能。这一创新极大促进了公司无人驾驶的发展,有效保障了公司新能源无人驾驶项目的落地与交付。

  报告期内,公司募投项目之一“矿山智能化研发中心项目”成功结项,涉及无人驾驶、AI分析、智能化工、巡检机器人、5G、高精度定位系统、矿鸿等多个具有市场潜力的高难度方向,成功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如“智能矿山物联管控平台”、“基于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煤矿单轨吊车的远程驾驶技术平台”、“基于5G的煤矿视频调度通信系统”、“基于UWB的矿用高精度井下实时定位系统开发”、“化工厂立体融合定位系统”、“基于矿鸿的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保护系统开发”、“基于实时AI的智能视频分析软件开发”、“煤矿用轮式机器人及系统”等等。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形成了一批具有雄厚技术实力的研发团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经验,筑就了长城式的技术壁垒,研发出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产品,丰富了公司的产品体系,有效促进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和盈利能力的转化。此外,公司还积极寻求与国内顶尖技术研发实力的高校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涵盖了无人驾驶、通信、监控等多个前沿领域,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与发展。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矿鸿工业互联创新重点实验室”官网发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有7项产品获得矿鸿资质认证,助力公司进一步拓展市场,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与一般系统集成厂商相比,公司不仅自主开发系统软件、集成相关硬件设备,形成相应的信息系统产品,还自主开发信息系统中大部分具备感知、传输、交换、控制等功能的相关硬件设备,该等设备均为包含自主开发的嵌入式软件的软硬件一体化产品。因此,公司主要产品是将自主开发的软件(包括系统级软件及嵌入式软件)集成至自主开发的硬件后形成的软硬件一体化系统产品,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公司产品的软硬件主要为自主开发,具有系统融合度高、兼容性好、功能多样、稳定性佳等优势。

  公司依托自身在通信、监控、自动控制等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通过建设研发中心等方式不断进行企业技术升级、延伸,实现了在危险化工品生产领域、非煤矿山领域的技术借鉴和拓展,确保通过“强链+延链”的方式实现公司业务的高效可持续成长。公司目前已经拥有智能矿山通信、智能矿山监控、智能矿山集控、智能矿山装备配套及“其他”五大类产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体系,涵盖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部分环节,适用于多种复杂的应用场景。因此有足够的能力为下游客户提供“软硬件一体”的信息化、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包括整体方案设计、软硬件产品开发、信息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服务等。

  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近五年来,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率持续保持在30%以上的高水平。公司在稳定增收的同时,不断推进技术革新,保持产品的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稳步扩大市场份额。公司核心产品精准契合客户对于安全性和经济效益提升的本质需求。以公司的矿用多协议融合通信技术为例,鉴于业内传统矿用通信产品存在集成度低、可兼容性差等缺点,公司开发出该项技术,其能够融合多类型通信协议,实现多类型数据信息在统一基站主板上进行转换和传输,并能够对接和融合各种通信软硬件,实现煤矿工作环境中多系统的一站式解决、一张网融合,极大降低了下游客户的设备购置及运维成本,从而促进煤矿通信系统与生产信息化的全面紧密结合。以公司为某客户所提供的煤矿井下一体化通信系统为例,其总投资约1,100万元,而根据客户测算,若分别单独购建该产品所融合的有线调度、无线通信、WIFI数传等子系统,总投资将超3,000万元,因此采用公司的相关产品,客户节省建设成本超60%,并且该系统通过集中布线、集中供电等方式有效简化了系统结构及运维成本。基于该项技术,公司获得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学会等单位授予的多项奖项。

  公司作为智能矿山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拥有着深厚的软硬件开发能力、高效的研发生产团队、丰富的行业经验、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过硬的系统交付能力以及质量控制能力。基于上述优势的有机整合,公司能够基于行业发展变化对下游客户更新换代、改变产品的需求做出快速响应,高效地将新产品、新技术进行产业化,持续研制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指导、契合市场及客户需求的新产品。

  另外,公司建立起了涵盖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方位客户服务体系,技术服务部为系统产品的最终交付提供技术保障、售后服务部在产品使用周期中持续提升产品使用体验以及客户粘性,进而形成与客户合作的良性互动关系,通过对终端应用的跟踪研究等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

  智能矿山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本行业以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中心,同时涉及工业控制、网络通信等多领域技术的综合应用,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度高的行业,并且因为煤矿生产实际作业环境复杂多样,企业需要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智能矿山产业所需各领域的知识体系以及煤矿生产实际作业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进而实现各技术之间的高度整合以开发出紧密契合煤矿生产实际需求的高质量定制产品。

  智能矿山行业具有较高的人才壁垒。本行业涉及工业控制、网络通信等多领域技术的综合应用,并且因煤矿工作环境复杂多样,相应系统产品存在定制化特征,因此智能矿山信息系统供应商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相关专业技术,还需要对产品的复杂应用环境及多样应用场景拥有深刻理解,因此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

  智能矿山行业具有较高的准入壁垒。由于矿用设备的质量关系着煤矿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因而国家对矿用产品设置了严格的准入条件,公司进入智能矿山行业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业务资质如防爆证、安标证等,这是企业能够立足于行业的先决条件,因此企业需要在前期花费较多的资金和时间完成产品开发、认证等相关工作。尤其对于系统化解决方案,涉及技术复合,产品硬件较多,用自有多品种安全认证的硬件对于项目降低实施周期,质量提升,系统的稳定性都有重要意义,极大促进了系统化的知识产权方案开发和保密。

  2017年12月7日,公司取得了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国家税务局、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向公司核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GR3),有效期三年;2020年12月2日,公司取得了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核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GR4),有效期三年;2023年12月13日,公司取得了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核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GR4),有效期三年。

  2020年12月2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北路软件取得了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核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GR0),有效期三年;2023年11月6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北路软件取得了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核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GR5),有效期三年。

  2024年6月25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北路软件取得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核发的《软件企业证书》(证书编号:苏RQ-2018-A0209),有效期一年。

  2023年8月23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北路物联取得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核发的《软件企业证书》(证书编号:苏RQ-2023-A0180),有效期一年。

  2023年7月14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司成功入选,有效期为2023年7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

  公司严格按照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相关规定组织生产,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依据相关规定为相关产品取得279项煤安证。

  根据相关规定,公司生产的防(隔)爆产品必须持有国家煤矿防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所发放的防爆证。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依据相关规定为公司相关产品取得265项防爆证。

  根据相关规定,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属于需要进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范围。截至目前,公司已依法取得了相应的《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公司已通过信息系统服务交付能力等级认证,取得了北京赛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核发的信息系统服务交付能力二级认证,有效期至2027年1月17日。

  公司已取得了CMMIInstitute向公司核发的CMMI三级认证证书,有效期至2027年1月26日。

  公司已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等级认证,已取得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向公司核发的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良好级CS3级认证,有效期至2026年4月28日。

  公司已取得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向公司核发的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认证,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

  公司已取得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向公司核发的安防工程企业设计施工维护能力证书,有效期至2025年12月26日。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公司处于主要服务煤炭行业的智能矿山行业,其行业需求虽不与煤炭价格行情的常规波动直接关联,但受我国煤炭行业相关产业政策及存量煤矿改造建设影响较大,因而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会对智能矿山行业发展产生影响。进一步而言,煤炭行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能源行业,其行业状况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显著相关,所以公司经营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煤炭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尽管2016年以来我国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显著,落后产能逐步淘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我国煤炭行业效益显著提升,且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我国煤炭产量到“十四五末”即2025年仍有增长空间。未来若宏观经济环境、煤炭行业周期性波动下行,公司主营业务将会受到较大不利影响,经营业绩存在下滑的风险。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智能矿山信息系统,其是促进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能够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提升、减员增效以及节能降耗,因此公司主营业务与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息息相关。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煤矿及重点非煤矿山重大灾害风险防控建设工作总体方案》等一系列鼓励智能矿山行业发展的政策,大幅提升了国家对煤矿智能化建设领域的资源投入,并拉动了领域内对相关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如果未来国家的产业政策发生重大调整,收紧相关政策措施,导致与智能矿山行业相关的市场需求缩减,而公司不能在经营和产品技术上及时调整以适应相关政策的变化,这将对公司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和加强煤炭行业及变化情况研判,深入分析行业格局,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公司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巩固现有市场的竞争地位,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除所得税税率优惠外,公司还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报告期内,公司所得税税收优惠金额为1,242.87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为13.38%。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11年10月13日发布的《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公司全资子公司北路软件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享受按13.00%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报告期内,公司增值税税收优惠金额为1,241.19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为13.36%。

  报告期内,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自行开发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等政策,税收优惠金额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高,如果国家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者公司不再具备享受相应税收优惠的资质,则公司可能面临利润水平降低、经营业绩下滑等风险。

  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继续加快自身发展,加强财务管理,增强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与适用能力,同时继续重视和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以降低税收优惠政策变化对公司的影响。

  2021年-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7,816.97万元、75,565.34万元和100,778.26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4,741.58万元、19,817.22万元和22,496.05万元。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2.02%。总体而言,公司经营业绩增长势头良好。然而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增长受到宏观经济、我国煤炭行业智能化进程、产业政策、煤炭行业周期性波动、公司业务体量、主要产品使用寿命、行业前景、竞争状况、行业地位、技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市场前景及下游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如果上述因素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公司仍将面临一定的经营业绩波动、业绩增长不可持续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维护好客户关系的同时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努力提升经营业绩;丰富产品类型与结构,开拓智能化工、机器人等行业,构建多维度的风险保障体系;加强产品竞争力,提高服务能力,以降低经营业绩出现大幅波动的风险。

  近年来,在相关产业政策的不断推动下,智能矿山行业发展迅速,更多企业被吸引到该行业中,竞争对手数量增加;行业内主要存量公司也纷纷筹备上市事宜,大力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研发速度、抢占市场份额,行业竞争愈加激烈。随着行业发展加快,产品升级需求也日益增强,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质量和技术标准日新月异,公司面临着服务质量、交付及时性、系统开发能力、客户关系、产品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压力;为保持竞争优势,行业内各企业在专业人才、研发技术及生产资源等方面也存在激烈竞争,技术研发人员流动性较大。如果企业不能在各方面巩固实力,不能加大投入、扩大产能,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发展动态,并根据技术发展、行业标准和国家政策及时进行技术创新,将会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风险,对公司未来行业地位与市场开拓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做好行业战略研究,谨慎决策,强化成本管理,通过不断地组织系统的优化调整,力争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九游会j9网站首页

  公司作为一家人才密集型的软件企业,人力成本是公司的主要成本之一。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张,员工数量逐年增长;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资水平的上升,公司员工工资及福利支出水平也逐年上升,面临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可能导致的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和绩效管理制度,提高员工效益,积极推进股权激励计划,打造公司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

  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属于技术密集型,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其拥有较强的实施开发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较快,随着客户对公司IT系统建设的需求不断提高,公司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适应客户需求。公司存在不能及时更新技术以适应市场变化,从而影响公司经营和盈利能力的风险。公司始终重视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研究开发的投入,公司技术研究团队始终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熟悉工业物联网、智能制造、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使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具备了持续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应对措施:公司致力于打造良好的研发创新体系。增加研发投入,扩大研发队伍,要求研发人员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加强市场研究、工艺研究、质量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强项目研发过程中的信息沟通;重视分析相关技术和产品创新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等。


全国热线:400-123-4567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Copyright © 九游会·J9(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