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践及经验总结
2024-09-25 17:04:24
九游会网址大全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技术创新性、高要素密集性、高产业融合性的现代服务产业,涵盖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领域,是工业化发展至高级阶段的产物,也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根基、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具体体现。从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态势不难看出,目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处在不断壮大之中,且与制造业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正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演进,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集聚化趋势,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生产型、粗放型、资源型向知识型、集约型、创新型转变。因此,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加快实体经济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
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获得制造领域的高附加值和强竞争力,正是因为其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其中,美国金融、会计、评估、咨询、科学技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向全球持续输出,决定了美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高端占位。英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其经济之所以能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其政府坚持发展生产服务业。日本的生产性服务业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并拉动创新,改善经济和产业结构,催生了新的业态。韩国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和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对提高其制造业附加值以及促进产业升级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经验来看,政府引导、创新土壤、法律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人才供给是生产性服务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要素。第一,政府在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第二,创新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第三,健全的法律法规配套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保证;第四,发达的社会基础设施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支撑;第五,人才培养以及储备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
风险提示:国际地缘冲突局势不明,世界经济面临衰退风险,政策调整滞后,政策落地实施未达预期。
生产性服务业指直接或间接为工业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型产业,其目的是推动工业生产的连续性、技术进步、效率提升以及产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是随着全球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而产生的,即研发、信息、物流、金融等领域的活动逐渐从制造业剥离,但是又依附于制造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各项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主要面向工农业生产、城市运营服务,是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为高端制造业、现代农业等高精尖产业提供科技、信息、金融、商务等系统支撑,是制造业与服务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生产性服务业是工业化发展至高级阶段的产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工与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生产性服务业应运而生。事实上,大多数成熟的工业化国家都经历了生产性服务业从“内部化”到“市场化”并逐渐扩张的发展阶段,并伴随与制造业之间的分离而成为相对独立的现代服务业部门。从这个意义上讲,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既是制造业高度发达的结果,也是现代服务业走向繁荣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全球产业链各个环节中,生产性服务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中间投入,而且能够衍生出新的价值创造活动,如制造企业在出口产品的同时出口服务,从而提高附加值,并建立与客户的长期关系。在全球产业链中,多数环节都需要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因此,生产性服务业是引领全球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重要驱动力量。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根基、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具体体现。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细化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体来说就是要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则提出,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即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规范提升商务服务业。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强调要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分离和外包企业非核心业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中国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这是国家层面首次以文件的形式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2020年《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同样明确表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2024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加快实体经济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促进中国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2019年国家统计局编制《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9)》作为目前官方对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的依据延用至今。生产性服务业一般泛指涉及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9)》明确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通用航空生产、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
而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具体分为四大类,一是生产性服务业,涉及金融、科研技术、物流、电子商务、租赁、中介咨询、评估鉴证等;二是消费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涉及旅游、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房地产、商品批发零售、居民服务等;三是公共性服务业,涉及水利、环境治理、电子政务、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健康医疗、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等;四是基础性服务业,涉及通信、信息传输、交通运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等。可以看到,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构成。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创新性、高要素密集性、高产业融合性、高产业外部性、高服务知识性、高垂直专业性以及信息技术支撑等特征。
从产业独立出来的时间及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设施类生产性服务业,如流通、电信、邮政、金融等产业,这些产业很早就已成为独立的产业,并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另外一类是企业服务类生产性服务业,它们直接为其他产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具有技术型、知识型、密集型等特点。根据产业特点的不同,企业服务类生产性服务业又可进一步分为研发、中介、法律、管理、咨询、外包等专业服务业。